定義與分類
貓咪齒吸收疾病是貓常見的牙科問題之一,指貓咪的牙齒因自身細胞作用而逐漸被破壞吸收。簡單來說,齒吸收不同於一般蛀牙(蛀牙是細菌引起的),而是貓咪自己的破牙細胞將牙齒硬組織一點點溶解掉。這種病理性的齒吸收會造成牙體結構缺損,引發疼痛和不適。根據研究,約有超過六成甚至高達七成以上的貓一生中會出現齒吸收問題,可見其發生率相當高。
臨床上,獸醫師通常透過牙科X光將齒吸收分為不同類型(主要分為第一型與第二型,如同時具備兩者特徵則稱為第三型):
- 第一型(Type I):多與牙周病(牙齦發炎、牙周炎)有關。受影響的牙齒在X光下可見局部區域的牙質密度下降(呈現透光的空洞),但牙根周圍的牙周韌帶(periodontal ligment)空隙仍清晰可見。也就是說,牙根尚未被吸收取代。這類型常見於有嚴重牙周病的貓咪。


- 第二型(Type II):目前確切成因不明,被認為與營養、免疫等因素可能相關但未證實。X光下特徵是部分牙根與周圍骨頭融合、牙周韌帶空隙消失,牙根密度明顯降低或呈「鬼影」狀 。簡而言之,牙根本身正逐漸被吸收、取代為骨頭。


- 第三型(Type III):同一顆牙同時具有第一型和第二型的病變特徵。這種情況較少見,通常表示牙齒不同部位各有不同的吸收模式。
小重點:貓咪換牙時乳齒的脫落其實也是一種「生理性齒吸收」(正常的牙根吸收),不會造成問題。但我們這裡討論的齒吸收疾病是病理性的,會導致疼痛,需要特別注意。
常見的臨床症狀與行為變化
齒吸收初期常不易被發現,因為貓咪擅長隱藏疼痛。然而隨著病變進展,還是會出現一些徵兆讓細心的飼主察覺。常見症狀和行為變化包括:
- 牙齦局部紅腫:牙周圍可能出現發炎、紅腫,甚至在牙齒表面看到一個小小的紅點。這紅點其實是牙齒被吸收後,牙肉長出的肉芽組織在填補缺口。如果發現貓咪牙齦莫名長出粉紅色的小突起,可能就是齒吸收的警訊。
- 進食習慣改變:貓咪開始偏側咀嚼,只用單側牙齒吃東西,而且經常一邊咬一邊掉落食物。這是因為另一側有患牙,咬合時疼痛而不敢用力咀嚼。
- 口腔疼痛行為:流出口水增多、用爪子搔抓嘴巴,甚至抗拒飼主觸碰臉頰。當輕碰到患側牙齒時,貓咪可能會因劇痛導致下顎顫抖或突然甩頭。
- 食慾下降與精神改變:由於持續牙痛,貓咪可能變得食慾不振、挑食甚至不願進食,體重下降。同時,牠們可能減少平常的梳理行為(不太理毛了),毛髮變得較不整潔。性情上,一些貓會變得煩躁、躲起來、不太活動,這些都是疼痛造成的不適反應。
請特別注意:許多貓咪即使牙齒非常不舒服,表面上仍可能吃東西、活動如常,讓人誤以為沒問題。因此,定期檢查貓咪的口腔健康非常重要。如果發現上述任何異常跡象,建議盡快諮詢獸醫師。
診斷方式:口腔檢查與X光
肉眼檢查不足:齒吸收常從牙根或齒頸部開始,早期肉眼難以發現病變。例如牙冠表面可能只見到一點點缺損或被牙肉覆蓋的紅點,表面上不明顯。因此,僅靠清醒時張口檢查往往無法做出確診。而且貓咪通常不會乖乖配合張嘴讓人看完整個口腔。
麻醉下全面檢查:最可靠的診斷方式是在麻醉或深度鎮靜下進行口腔檢查,搭配牙科X光攝影。醫生會用探針仔細檢查每顆牙齒表面是否有隱藏的洞或不平處,同時拍攝全口的牙科X光片來評估每一顆牙的牙根狀況。X光檢查非常關鍵,因為齒吸收的病灶可能只存在於牙根部,看X光才能確定牙根是否完整、是否有被吸收或與骨頭融合。
具體來說,透過X光可以分辨齒吸收的類型和嚴重程度:例如,第一型病變會看到牙根輪廓清晰但有局部缺損,而第二型病變則顯示牙根模糊甚至消失。這對後續治療方案的選擇很重要。沒有X光的協助,醫生無法知道牙齒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。因此,如果懷疑貓咪有齒吸收,獸醫師通常會建議安排麻醉下的口腔檢查與牙齒X光,才能做出正確診斷。
治療選項:拔牙為主,疼痛控制
很遺憾,齒吸收目前沒有任何藥物或手術能逆轉其病程。也就是說,已經被吸收破壞的牙體無法「治癒」,只能設法去除病灶、減輕疼痛。治療目標在於消除疼痛來源並避免病變繼續惡化。以下是常見的治療選項:
- 拔除患牙:拔牙是目前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治療方式。受到齒吸收嚴重侵害且造成疼痛的牙齒,應該完全拔除(包含牙根)以徹底去除病灶。拔牙能立即解除該處的疼痛來源,防止疼痛持續或感染加重。對於屬於第一型的齒吸收,由於牙根仍完整,通常必須外科拔牙將整個牙齒拔出才算根治。臨床經驗也顯示,齒吸收的牙齒補牙是無效的——單純把破洞補起來並不能阻止牙根深處的持續吸收。因此,不建議像對待蛀牙那樣填補修補,拔除患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。
- 截冠手術(牙冠切除術):針對某些第二型齒吸收的病例,拔牙可能相當困難。因為這類病變的牙根已部分被骨頭吸收融合,強行拔出可能造成鄰近骨骼的創傷。在這種情況下,獸醫師有時會選擇截冠手術,亦即只移除牙冠,保留已與骨頭融合的牙根。需要強調的是,這種作法限於X光確認牙根已被吸收且沒有感染發炎時才能採用。
- 疼痛控制與支持療法:無論是拔牙還是截冠處置,術前術後都需要配合止痛及消炎治療。獸醫師通常會在手術前給予止痛藥,術後也開立幾天份的止痛藥給飼主帶回服用,以確保貓咪在康復過程中不會疼痛難耐。手術後,飼主在家中應依照獸醫師指示給藥,並細心觀察貓咪的食慾和精神狀態確保在恢復。
小重點:齒吸收是一種不可逆的進行性疾病,目前沒有辦法阻止已發生的吸收過程。治療的意義在於解除疼痛、改善生活品質。
有些飼主可能擔心拔牙對貓咪不好,但其實拔牙反而是幫助牠們擺脫痛苦。只要妥善治療和照護,貓咪在拔除患牙後通常很快就能恢復正常飲食和活動,我們反而常看到貓咪在痛牙去除後精神食慾大幅好轉。
預後與後續照護建議
預後:整體而言,齒吸收的預後是良好的。一旦引發疼痛的患牙被移除,貓咪通常會明顯地舒緩下來,恢復原有的食慾和活力。即使一次拔除多顆牙,貓咪也能適應——他們會用其他健康的牙齒(甚至僅用牙齦)來進食。事實上,缺少幾顆牙通常並不會影響貓咪的生活品質,沒有了疼痛反而更願意好好吃飯,也更活潑。
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齒吸收具有可能反覆發生的特性。也就是說,今天處理了某一顆患牙,日後其他牙齒可能還會陸續出現齒吸收病變。尤其是已經有齒吸收病史的貓咪,更需要長期追蹤口腔健康。因此,後續的照護重點在於定期檢查與及早處理。
預防與日常保健建議
由於獸醫學界至今仍未完全釐清齒吸收的確切成因,目前並沒有可靠的方法可以完全預防齒吸收。不過,我們仍可以透過加強日常口腔保健,來降低齒吸收相關牙齦發炎問題的風險,並及早發現病變。以下是幾項預防與保健的建議:
- 定期刷牙與口腔清潔:養成幫貓咪刷牙的習慣是維護口腔健康的最佳方式。每天一次或至少每週2~3次清潔牙齒,可有效減少牙菌斑與牙結石堆積,預防牙周病發生。
- 定期牙科檢查與洗牙:預防重於治療,請務必安排定期的獸醫口腔檢查。一般建議每年例行健康檢查時,請獸醫師順便檢查牙齦和牙齒狀況。齒吸收病史,可能需要每6-12個月就複查一次。有必要時,進行麻醉洗牙與口腔X光檢查,可及早發現小的齒吸收病灶並處理,防止問題惡化。
- 居家觀察:平日在家多觀察貓咪的進食和咀嚼狀況。一旦發現牠有偏側用牙、咬東西掉落、流口水或牙齦紅腫等異常,儘快帶去給獸醫檢查。早期的輕微齒吸收如果尚未造成牙髓暴露感染,醫師可能會先建議定期追蹤觀察,不一定立刻拔牙。但這必須在密切監控下進行,一有惡化就及時處置。
總而言之,預防齒吸收最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並定期檢查。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避免此疾病的發生,但良好的日常照護能讓貓咪的口腔保持在較健康的狀態,減少相關併發症的風險。



診所介紹與聯絡資訊
本院秉持專業、熱忱與愛心,為每一隻毛孩提供最優質的獸醫牙科服務。我們的獸醫師團隊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先進的牙科設備,不論是日常口腔保健指導或是複雜的牙科手術,都能替您的寶貝把關。歡迎有需要的飼主與我們聯繫諮詢!
- 弘吉獸醫院
- 聯絡電話:02-27410958
- 地 址: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238號
- 營業時間:週一至週日(周二公休) 9:00-21:00
- E-mail: hongji238@gmail.com